中文

化妆品安全科普系列(五)— 如何正确使用防晒化妆品

2020-12-22

酷暑当头,我们除了日常的防暑以外,千万不能忘记防晒哦!防晒工作是我们日常护肤的重要环节,今天研研就和大家聊一聊,关于防晒的小常识及常见的防晒误区。



防晒方法分类

物理性防晒

物理性防晒是靠反射或散射作用,阻挡掉紫外线,以此达到防晒的目的。


化学性防晒

化学性防晒主要是通过吸收紫外线来实现防晒,由于化学防晒剂分子会被皮肤吸收,因此吸收紫外线的过程发生在皮肤内部,并由人体代谢而清除。


防晒产品选择

SPF值:是防晒品保护皮肤避免发生日晒红斑的一项性能指标, 是对UVB防护效果的评定, 称为防晒因子或日光防护系数。

SPF值<2时, 不得标识防晒效果

2≤SPF值≤50时, 标识实际数值, 数值越大, 防护效果越好

SPF值>50时, 不再标注具体数值, 统一标为50+

PA等级:反映的是产品对UVA的防御效果。防御效果被区分为三级,即PA+、PA++、PA+++, PA+表示有效、PA++表示相当有效、PA+++表示非常有效。

PFA值<2时, 不得标识UVA防护效果

2≤PFA值<16时, 可根据其数值标识相应的PA等级

当防晒化妆品吸收的紫外线波长大于等于370nm时,可标识广谱防晒效果


那么是不是直接购买SPF值最大,PA“+”最多的防晒化妆品就最好呢?其实不然,虽然SPF值越大、PA“+”越多的产品防晒效果越好,但同时也意味着添加的防晒剂含量越高或者成分越复杂,过度使用会加重皮肤的负担,甚至还可能引起皮肤不良反应。


因此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防晒化妆品,具体情况可参考下表。


如何使用防晒化妆品

使用防晒化妆品时,要注意使用顺序,在基础护肤程序后使用防晒产品,然后再使用彩妆;并且为使防晒剂能够充分接触皮肤产生作用,需注意应在出门前15~30分钟涂抹。


除了面部,其他裸露部位如脖子、耳朵、胳膊、小腿等最好也要涂抹防晒化妆品。还要注意的是,即使涂抹了防晒化妆品,也不要过度暴晒。


脱离紫外线照射的环境后,应尽快把防晒产品清洗干净。轻薄、不防水的产品可以用洗面奶清洗;但如果是防水防汗型的产品,就需要用清洁力更强的卸妆产品进行清洁。



防晒误区



只有夏季才用得到防晒霜

许多人认为只有夏季阳光辐射大的时候,才用得上防晒霜。实则不然!自然界紫外线的主要来源是阳光。一年四季都有阳光,紫外线也是随时存在的,所以我们一年四季都要进行防晒。同时,我们要根据季节的变化,选择合适的防晒霜。


皮肤好就可以不用防晒品

皮肤好的人,如果只是在日光下短时间暴晒,皮肤并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。但是,如果长时间暴晒,并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,皮肤可能会出现色素斑、光老化等症状。


一天只涂一次防晒品

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后,部分防晒产品的效果会降低;也有不少防晒产品,由于汗水稀释等原因,防晒效果也会越来越弱,往往只能维持几个小时。所以,我们最好每隔2-3个小时就补喷一次防晒喷雾。


没用完的防晒品隔年再用

已经开封还没有用完的防晒品,防晒效果会降低,而且容易变质。如果继续使用,容易导致皮肤问题。小安在此建议大家每年更换防晒产品。


温馨提醒


在使用新品种的防晒化妆品前,阅读产品说明书,尤其是敏感皮肤人群或者有防晒霜过敏史的人,最好在手臂内侧或耳根处试涂一下,72小时后皮肤没有明显不良反应(红、肿、痛、痒等现象),再正常使用。


一旦发现异常,应立即将涂抹处清洗干净,如果症状严重或者清洗后未能得到缓解,应及时到医院就诊,就诊时建议携带防晒产品及外包装,便于医生诊断。

我们的服务

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不合格化妆品的公告统计发现:2016年-2020年不合格化妆品中,防晒类产品占比第二,达到20%左右,防晒类产品不合格项目主要是:标签(标识成分不符)如:标识与批件信息不一致,未检出批件上防晒剂。

关于防晒类产品的安全性,普研标准可以为大家提供防晒类产品的相关检测服务:

类别

测试项目

重金属

汞、铅、砷、镉

微生物

菌落总数、耐热大肠菌群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铜绿假单胞菌、霉菌和酵母菌总数

防晒剂(15种)

苯基苯并咪唑磺酸、二苯酮-4 和二苯酮-5 、对氨基苯甲酸、二苯酮-3 、p- 甲氧基肉桂酸异戊酯、4- 甲基苄亚基樟脑、PA B A 乙基己酯、丁基甲氧基二苯酰基甲烷、奥克立林、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、水杨酸乙基己酯、胡莫柳酯,乙基己基三嗪酮、亚甲基双-苯并三唑基四甲基丁基酚、双-乙基己氧苯酚甲氧苯基三嗪


Back to list
400-611-0029
Copyright © 2020 Puyan (Shanghai) Standard Technology Service Co.,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 . Designed by Wanhu.

Message